“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播春耕时节,应县从田间地头到温室大棚,处处一片繁忙景象,农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纷纷播下丰收的希望,广袤田野生机勃发,蒜农们也开足马力抢抓农时,奏响春耕“绿色进行曲”。

紫皮蒜是应县下社镇的主要种植产业,当地群众在峪口肥沃的沙土地精心种植,培育出的紫皮大蒜、头肥瓣大、蒜皮紫红、包衣紧密、辛辣味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优良品质,使其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节。蒜农们忙着松土、开沟、放蒜、覆土,抢种紫皮蒜,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村民赵玉梅种植紫皮蒜已经40多年,但种植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她介绍:“先把地旋耕一下,打起垄,撒上肥,挖开壕,然后一瓣一瓣地摘,就这样的做法,种完再推土、浇水,不浇水就冻了,长不上来。”

下社镇种植紫皮大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应县紫皮大蒜远近闻名,但近年来因为病虫害以及劳动力逐年下降,再加上这样的传统种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为此,下社镇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北京农友云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在赵堡村建设应县紫皮大蒜服务站,通过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做强做优紫皮大蒜产业。

今年春耕备耕开展以来,下社镇早谋划早部署,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市场经济导向,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品种选择、耙地方法、栽种要领等进行现场指导,鼓励农户积极转变种植模式。“先把蒜种下去,种下去以后覆土,下一步就在地表覆盖秸秆,保墒保土,还能够替代除草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应县下社镇赵堡村紫皮大蒜种植基地,赵堡村生态紫皮大蒜项目技术指导贺信一边示范一边细心为蒜农们解说。蒜农们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大蒜科学栽种,科技赋能让小蒜头成为助力农户增收的“大产业”,这样的生态种植方式助力了蒜产业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蒜农的收入,推动了应县大蒜品牌走向全国。

近年来,应县在实施名优特农产品产业化战略中,以小石口、赵堡等村为示范区,积极推进大蒜品种改良、生态种植,解决品种退化、病害传染等突出问题,不断做大做强紫皮蒜特色种植产业,推动大蒜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强化蒜田管理、拓宽销售渠道,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真正实现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罗文平?张小菊?陈萍 ?丰丽佳)